鄂城区,隶属于湖北省鄂州市。位于鄂州市东部,长江中游南岸,西接“九省通衢”武汉市,东连“矿冶之城”黄石市,北与黄冈市隔江相望,南同咸宁市濒湖毗邻。介于东经114°32′-115°05′,北纬30°00′-30°06′之间,国土面积424.2平方公里。下辖4个街道、6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
鄂城区是中共鄂州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鄂州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商贸和对外交往中心。
鄂城是千年古都。作为“湖北之根,武昌之源”,殷商时即为鄂国,长达5000年的人类开发史,三国时期的吴王城、武昌楼,唐代的“怡亭铭”摩崖石刻,宋朝的“观音阁”等历史古迹遍布全区,是著名的“古铜镜之乡”以及佛教“净土宗”的发祥地。唐代李白、北宋苏轼、元代丁鹤年等文骚首领,或结庐隐居,或慕名游历,都曾在鄂城挥毫濡墨,舒喉放歌,留下了许多名传千古的诗词歌赋。《武昌钓台篇》、《武昌西山诗》、《松风阁》等古诗词,饱含着他们对古武昌今鄂城的殷殷深情。
鄂城是枢纽要城。全球第四、亚洲第一的国际航空货运枢纽—鄂州花湖机场位于行政区域内,自2017年7月10日起,鄂城区全面启动鄂州花湖机场核心区燕矶、杨叶、沙窝3个乡镇8个村近5600户2万多人140余万平方米的征迁安置工程,在担负建市以来征迁安置面积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紧、要求最高、投入最多的这项历史重任中,鄂城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空港党旗领航,红色战斗堡垒”主题,紧扣“让大飞机飞起来,党的旗帜立起来,群众的脸笑起来”,充分发挥领导干部骨干带头、基层支部战斗堡垒、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短短十个月的时间里又好又快全面完成了征迁安置任务,全程实现了“零非访”、“零炒作”、“零事故”、“零违纪”、“零干扰”,创造了依法阳光和谐高效征迁的实践样本—“机场核心区红色征迁”。辖区内武黄、武鄂、武阳、鄂咸、机场高速等6条高速四通八达,武九铁路、武黄城际等3条铁路干线穿境而过,“316”和“106”国道交汇。长江黄金水道过境46公里,紧邻国家一类开放口岸三江港,距武汉天河机场仅1小时车程,“公铁水空”多式联运的综合交通体系已成型。53公里长的吴楚大道串起武鄂黄黄城市群,是光谷科创大走廊的主干道,也是武鄂同城、武汉都市圈的黄金路。鄂城已成为长江经济带、光谷科创大走廊的重要节点。
鄂城是首善美区。1956年,一代伟人毛泽东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传世佳句,让“武昌鱼的故乡”名扬海内外;2013年7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鄂城峒山,留下“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殷殷嘱托,指引鄂城迈入全面腾飞的新时代。2017年、2020年,助力鄂州市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2018年8月13日,《法制日报》一版头条刊发报道《以“红色体检”找黑恶病灶 鄂州市鄂城区扫黑除恶从源头抓起》,总结提炼中央政法委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湖北省唯一县级联系点的工作经验,为县域扫黑除恶工作提供借鉴。2021年,鄂城营商环境位居全省第一方阵,市场主体增幅位居全省第一,成功跻身全省创新型县(市、区)、全省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2022年,鄂城区8项先行改革试点事项通过验收,被省通报表扬。
鄂城是田园都市。好山好水好区位。四峰山、西山、雷山、莲花山巍然屹立,洋澜湖、花马湖、三山湖、青天湖碧波荡漾,九十里长港南连水乡梁子湖、北接万里长江,境内黄龙水库、石桥水库等数十座大小水库星罗棋布,山水交相辉映,错落有致。鄂城水域辽阔,有大小湖泊43个,面积1.2万公顷,共有鱼类资源207科106种,是湖北省珍珠、螃蟹等名优水产品的重要出口基地,也是武昌鱼的原产地。2021年5月,自然资源部征集国土空间规划优秀案例,湖北推荐的《鄂州市岳石洪村村庄规划》等3个村庄规划入选优秀案例,作为典型在全国推广。
2023年末,鄂城区常住人口60.13万人。202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9.2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高于全市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市第二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5.62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83.84亿元,增长8.2%;第三产业增加值369.78亿元,增长6.6%。三次产业比重为6.0:31.2:62.8。县域口径(含临空区)地区生产总值701.1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7.7%,增速居全市第一位。